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党政要务 教育信息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十二中
欢迎您访问六安市第十二中学网站!
关键字:
类 别:
 
学校简介校长寄语
领导班子教师队伍
大事记美丽校园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育时评

也谈择校

编辑日期:2009/12/25  作者/编辑:祝家明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择校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择校之风,愈吹愈烈,迄今已成为影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顽症,尤其是对义务教育的危害不容低估。所以,教育部长袁贵仁上任之初即提出了应对的思想和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大致有三类:发生在农村薄弱学校和城镇重点学校之间,发生在城镇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之间,发生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其原因无需深辨,大家早有共识,即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诚如袁部长所说,是人民群众希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同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之间矛盾的结果。

    择校现象,受害的都有谁?

    最受困扰的是学校和教师。在一些薄弱学校,生源的日益减少,使学校渐渐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人气渐失,光景惨淡。“涸澈之鲋,急谋斗升之水”,生生日蹙,难以为继。教室里坐着稀稀落落的学生,尽管讲台上还站着精力充沛的教师。要知道,这些学生差不多都是家庭社会关系薄弱或者不愿意花钱择校才来这里读书的,这样的学校能出成绩吗?(顺便说一句,择校就是择教师的说法我不能同意,试想,汇集一个地方优秀生源的学校想不好恐怕也难啊,教师倒不见得有多高明,反之亦然。)学校声望日衰,生源日竭,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受挫伤。随着福利或变相福利的减少,少数教师不得不另谋别就了,剩下的多数人任然在那里耗着。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也难挽颓势,校长自然也回天乏术。与此同时,那些所谓的重点名校则门庭爆满,承载着红光满面的虚荣与繁盛,进行着超常规的教学运转,大班额带来了教学管理的困难,一些教师则负担过重。

    受害最深的是学生和家长。家长要为孩子谋求进入理想的学校而殚精竭虑。找关系,买学区房,千方百计要把小孩塞进重点学校,这种努力得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好一点的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超级需求催生了择校费这一怪胎,虽经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严令禁止,但市场还在啊,摇身一变穿上马甲的“赞助费”不是变成家长们无奈的“自愿”了吗?即使民办学校,高收费也丝毫不会影响家长的选择,因为其高投入下教育设施的相对完善及其教学管理所显现的优势,也使这类学校正日益成为家长追捧的对象。结果是,优秀的生源集中到某些学校,这些学校的成绩出来了,效应形成了。继而是更激烈的择校竞争。家长为择校缴费唯恐不及,哪里还敢有怨言!义务教育一费制的惠民政策,许多家庭并未享受,是不能享受啊。据调查,有70%的家庭认为教育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负担。学生呢,许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被排斥在所谓的重点名校之外,社会有歧视,家庭有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困难);在他们身上,往往会有种种不良表现(不仅仅是学习有障碍);他们所处的学习氛围和人际环境也相对较差:所有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即使是那些有幸挤进名校的学生们,谁又能保证,在一个鱼龙混杂的八九十人的大班级中,他们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课任教师们都能面面俱到的照应到他们?况且,名校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是有限的。

    最终危害的是国家教育事业。择校首先使本已有限的教育资源被极大浪费,一些学校因学额下降使校产闲置,教师富余,无事可做。校际间为争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而彼此拆台,甚至反目成仇。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拼升学率,不得不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向纵深走去。基础教育的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不禁想到那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他问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但我们能说与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关系吗?择校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呈畸形发展态势,已经严重危害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择校危害如此,原因早已明晰,是该下决心解决问题的时候了。现在,教育部提出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新目标,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我们同样赞成以县域内实现均衡为工作重点,因为这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责任落实在县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具体做法应该是:在县域内,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合理统筹办学规模,基本均衡教育资源。我们相信,择校问题,将最终得到解决。我国的义务教育将沿着更加健康的道路走向明天。

 

 
Copyright #169 2009 六安市第十二中学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建议使用Internet Explorer 6.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